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彩夺目。一部数千年的中国 史,有如此多的人在赴义时写下如此大气磅礴而又儿女情深的绝命书,恐 怕只有黄花岗起义这一次。这些人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而死的,甚至有些人 本来完全就不必赴义。
林觉民的福建同乡方声洞曾两次东渡日本,学军、学医。1905年加 入同盟会,是同盟会的福建支部长。他和哥哥方声涛以及一姐两嫂都是同 盟会员,还亲自介绍妻子入会。当初在日本讨论赴义名单时并没有他,但 在林觉民等回国后,他经过深思熟虑,毅然告别妻子,离开日本。慷慨赴 义前的一天,他在广州写下了给父亲与侄儿的两封绝笔书,和林觉民的与 妻书一样是用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主义的乐章,是血性男儿的真文字!
方声洞在禀父绝笔中说:“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”,表示这次因念袓国 之危亡,与海内外同志起义于广州,“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。事败则中国 不免于亡,四万万人皆死,不特儿一人,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,儿虽死 亦乐也。祗以大人爱儿者,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。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, 勿伤儿之死,则幸甚矣!夫男儿在世,不能建功立业,以强祖国,使同胞
历史深处的^^
32
享幸福,奋斗而死,亦大乐也。且为祖国而死,亦义所应尔也。儿刻已廿 有六岁矣,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,祗以国家不能保,则身家亦不能保。 即以身家计,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。儿今日极力驱满,尽国家之责任者, 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。他日革命成功,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,而子孙 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,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。唯从此以往,一切家事 均不能为大人分忧,甚为抱憾。”
在给侄儿方和生的绝笔中又说:“此举如能成功,则吾虽死,亦瞑目 于地下。盖袓国已强,吾同胞已能享文明之幸福。如事败身死,则吾之责 已尽,而吾侄则有无穷之责任在。”殷切地期望他为国尽力,善事祖父,教 导弟妹。
广东的李晚从南洋回国,过家门而不入。在攻打两广总督衙门时饮弹 身亡。在就义前一天他写下了《与家兄诀别书》,“此行成败不可知,任其 事而怕死,非大丈夫也,余明知无济,只在实行革命宗旨,决以生命为牺 牲。推倒满清,建设中华民国,事成则汉族光明,或败身殉,愿毋我念。”
黄兴也写下了多封大义凛然的绝命书。他在给邓泽如的信中说:“本 日即赴阵地,誓身先士卒,努力杀贼,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……绝笔于 此,不胜系恋。”同一天他给梅培臣等人的信和上面内容一致,也说“书 此以当绝笔”。此外,他还有一封致孙中山、冯自由的绝笔书,“今夜拟入, 成败既非所逆睹,……幸各人挟有决死之志,或能补救,亦未可知”,“绝
笔上言”。(这封绝笔《黄兴集》没有收,见《孙中山藏档选编》20页,中华书局版)
作为起义的组织者、领导者,黄兴当时也是抱了从容赴义之心的。所 以,起义失败后盛传他已战死(实际上他只是负了伤,幸免于难,在香港 养伤),他的朋友杨笃生还为此忧愤交加,在利物浦蹈海自杀。
宋教仁从上海赴广州前,有人劝阻他,他回答说:“无恐。事成,为 四万万同胞造幸福;不成,则送我一颗头颅已矣! ”当广州事败的消息传 到上海,《民立报》的同人都以为他也真的献出了 “一颗头颅”。
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文弱的书生,并不是人人都像黄兴那样能够上马 杀贼,只凭着一腔热血,却表现出如此的大勇。他们大部分都是海外留学 生或华侨,却有着如此执著的理想主义情怀,能够如此无畏地面对死亡, 这才是中华民族希望之所在,是这些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资 源。壮哉,黄花岗!世纪末的中国人真应该去读一读黄花岗志士们的绝命
风萧萧兮易水寒
33
书!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性中最美好光芒的宣言书!
他们都是那样年轻,林觉民24岁,方声洞、喻培伦25岁,林文26岁, 所有已知道的烈士平均年龄只有29岁!就是作为领导者的黄兴也不过37 岁、赵声31岁。历史学家罗家伦以饱含激情的语言写下一一 “他们有理 想、有信仰、有热忱。我们现在重读黄兴在发难以前写下的绝笔,真是坚 决悲壮,心雄万丈;林觉民留别他父母和爱妻的遗书,则情文并茂,一字 一泪,这都是千古不磨,光芒万丈的文学。这种热忱的情感,蕴藏在最光 明纯洁的青年胸中! ”没有青年的理想,没有对生活的信念,没有追求理 想的热忱,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。
据罗家伦统计,在烈士名单中有9位留学生,28位海外侨胞(其中有 华侨学生、商人、工人),3位记者,2位教师,12位工人,14位农民,14 位军人,他们来自社会各界,完全超越了某个阶级的局限,都轰轰烈烈地 牺牲在一起。由此可见,自由、幸福是人类的共同理想,并没有阶级、职 业、贫富的界限。对我们来说,他们都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的先驱,不管 他们生前是学生、工人还是教师、农民,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共同书写了一 个民族的历史。他们的英名镌刻在黄花岗纪念碑上,也镌刻在所有后来者 的心中。
如林觉民曾是福建《建言日报》主笔,1906年留学日本,精通英、德 等国语言。林文曾任东京《民报》社经理,李文甫是香港《中国日报》总 理,还有四人是新加坡《中兴日报》、《星洲晨报》的工作人员,他们没有 犹豫就以拿笔的手拿起了枪、拿起了炸弹,抱着必死的决心踏上90年前的 羊城三月之路,勇敢地面对死亡。他们是真的猛士,是民族的精华,他们 用他们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理想之歌。90年之后,这歌声依然感动 着后来的人们。
黄兴“因出血过多,头部时为昏眩”,勉力用左手写下了《致海外同 志书》,力赞林文、方声洞、喻培伦、李文甫等先烈,称未死的朱执信“奋 勇争先,迥非平日文弱之态”,受伤之后,仍“其勇有加”。由黄兴口述、 胡汉民执笔的长篇报告中,他们痛悼同伴死事的壮烈,通篇饱含着真挚的
34
感情。称李文甫“非常猛烈”、受伤被俘“从容谈笑以死”,在提到他和朱 执信、陈与新时,说虽以他们的“温文,而敢先当敌,无丝毫之怯懦,盖 义理之勇为之也。” “此次死者多英才”,多“仁勇俱备之同志”。
他们的殉难使黄兴悲恸不已,终生难忘。一年后,他在南京召开的黄 花岗一周年纪念会上说:“七十二烈士虽死,其价值亦无量矣。且烈士之 召开的死义,其主义更有足钦者,则以纯粹的义务心,牺牲生命,而无一 毫的权利思想存于胸中。其中如林觉民先生,科学程度及其高深,当未发 动之先,即寄绝命书与其夫人,又告同人:‘吾辈此举,事必败,身必死, 然吾辈死事之日,距光复期必不远矣。’其眼光之远大,就义之从容,有 如此者!又喻君培伦最富于爱国思想……至方声洞,以如花之年,勇于赴 战……身中数弹,犹以手枪毙多人。他如窦鸿书、李君荣诸君,虽系工人, 然皆抛弃数百元之月俸,从事于革命事业,捐躯殉国,犹足钦佩。总之, 此次死义诸烈士,皆吾党之翘楚,民国之栋梁。”对他们“品格之高尚,行 谊之磊落,爱国之血诚,殉难之慷慨”予以极高的评价。
那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,一个碧血横飞的春天,一个绝望的春天, 一个希望的春天,一个死亡的春天,一个再生的春天。90年前先烈们倒下 的那一幕,不仅过去、现在,还有将来都会感动着人性未泯的人们,让我 们在他们曾经流淌热血的土地上,抬起头来,仰望苍穹,他们的眼睛就是 那布满夜空的星星,遥远地注视着我们,激励着我们,教我们学会勇敢, 懂得谦卑,在通往人类自由、幸福的路上继续跋涉、前行。
风萧萧兮易水寒
35
孙中山的历史性遗憾
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,试图为中国的一切错综 复杂的问题制定一个解决方案的,孙中山是第一个人。这 个伟大的中国人,他一生的眼神都是那么忧郁,这是因为 他的目光穿过各种各样的现象看到了中国的症结所在。 他早年在香港接受教育,在清朝垮台前的16年里,他流
孙中山像
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竟然难以理解“五四”运动思想的重要性。
往事不忍成历史 作者:阎明 凋落的红颜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平生意 楼上黄昏(宫廷战争文、帝王攻、将军受、强强)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拉贝日记 -约翰·拉贝1066 苏联祭 如果这就是宋史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华丽宋朝的落寞:这才是宋史(壹+贰) 大明十五疑案 大唐:魏家逆子,开局震惊李世民 尼雅 狼烟北平1 林肯杰作选 暗杀斯大林的计划 13三国猛将关羽 日本史话 方士的历史 刘备:"常败"的英雄
是由明末清初的计六奇根据当时流传的各种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,记载了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相关史实。全书共二十四卷,起自明万历二十三年(公元1595)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,止于明崇祯十七年(公元1644)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。全书分年记事,于崇祯一朝最为详尽。而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的史事,几乎按日排比,每日记录。每年...
又胖又丑的楚漩重回到1983年的小渔村,这一世,她不想害沐辰泽家破人亡,直截了当拒绝了他那负责任式的提亲。老天给了她一个重活的机会,她要牢牢抓住。这辈子只想分家好好赶海过日子,没事减减肥,潜移默化教育小弟。坑姐的小弟楚沣变成了她的忠粉,这个她能理解,不过被夺初吻被拒婚的沐辰泽不是应该鄙视她吗?咦?怎么画风不...
拥有绝世医术的纪凡刚刚出狱,就被绝美女总裁拉去领证同居。面对众人嘲讽与蔑视,他用无上医术与绝对实力告诉他们,他才是这个世界的王者!...
种田刷钱,悠闲一生。简介无力,请看正文。如果您喜欢种田刷钱,别忘记分享给朋友...
打工人于万莉失业当天看到男友和他带回家的妹妹亲密接触,情绪稳定的她亲手整治渣男。却因失足落下山崖到了修仙界,后自愿被人以十两银子卖给了修仙宗门。从外门弟子做到尊主之位,于万莉成了修仙界大佬级人物,直至飞升。仙门近几年来招人,但凡选上的都会给家里十两银子,够我们一家子吃喝一年有余了。她一心修仙,啥都没做,那些...
经理的小蜜果简介emspemsp萌妹兰蕙先在国企搞销售,不得其法而跳至私企,碰见她的知音以为可以施展理想之锦,而现实使她到处碰壁,身心被摧残,她不得不再次寻找理想之锦。。。。。。本小说主人公在国企和私企业的风口浪尖情爱波涛中...